自己开车寻购食材,睡在车上……彭浦镇老年食堂团队坚守岗位保障供应→
从3月31日至今,彭浦镇老年食堂实行闭环管理。直到6月1日,16名工作人员一直值守在老年食堂;6月1日后,仍有10名工作人员值守在单位,保障着每日老人的用餐需求。
两个多月来,运营食堂的静安区浦善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张陆妹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期间,她睡在用纸板搭成的“鸽子窝”、凌晨两点起床烹饪、驾车采购两三百斤的食材,也感受到了许多温暖……
最多时一天供应2700多份饭用掉近一吨食材
一天下午两点,记者联系到张陆妹时,她正在做核酸检测。这是彭浦镇老年食堂在岗工作人员每天的必要程序。她说:“我们食堂工作人员确保一直有24小时核酸证明,老人家吃起来也比较放心。”
前两个月工作量最大的时候
他们一天需要提供2700多份餐食
用掉近一吨食材
很多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封控期间的物资采购很不方便,于是,食堂方面与彭浦镇老龄工作者、居委会工作人员沟通,为有需求的65岁以上老人提供订饭服务。
受到帮助的居民送锦旗
那段时间,他们还为两家养老院供应一日三餐,每日约在1200份左右。
除了烹饪
食堂工作还包括了
食材、饭盒的采购和运输
进货一度成为了
最大的难题与最累的任务
有段时间,食堂进不到食材
持有工作证和通行证的张陆妹
就自己开车去采购
当时,彭浦镇为老年食堂推介了供货渠道。货源解决了,又要面对运输问题,团队就用私家车装货、搬运和卸货。一次,张陆妹一个人去保供超市进货,采购了200多斤肉。她说:“我没有让员工一起去,因为要确保员工的安全,才能确保老人的安全。万一员工“阳”了,全镇订饭老人的饮食就保障不了了。”
今年62岁的张陆妹
身高155厘米
当她推着200多斤肉
走上下坡时非常吃力
更担心自己一不小心松手会伤到别人
第二次采购了300多斤肉,就让儿子帮忙一起采购、搬运了。”
因为食堂闭环管理,员工们需要住在食堂里,行军床数量不够,有的员工就把废弃纸板当床垫,周围再围上纸板,睡在搭出的“鸽子窝”里,张陆妹还在自己的车上睡过几天。
保障老人吃饭的最后一公里让老人吃上一口热饭
现在各方渠道打开后,老年食堂的供应量相应下降,目前一天的供应量在1200到1300份,主要面向彭浦镇的老人。
当下
团队的工作日程基本为
早上6点开始切菜、洗菜、烧菜
有些荤菜需要提前腌好
蔬菜则要切菜、洗菜
烹饪完成后打包
大约在10点到10点半间送出
送到小区后,由小区志愿者接力,分发给订购的居民。这支团队保障了老人吃饭的“最后一公里”,而志愿者则保障了老人吃饭的“最后一百米”。
到了中午,员工洗碗、洗盘子,将厨房收拾干净,并着手准备晚饭。 下午和晚上的“重头戏”则是进货,按照和供应商预约好的时间,去取调料、肉等货物。因为需求量太大,这段时间,很多供应商会把订的货品放在门口,由团队自己装到车上,完成零接触进货。
团队里每个人的付出
张陆妹都看在眼里
为了为养老院提供一日三餐,凌晨2点,厨师长张福林、厨师周惠德就起床忙碌了。工作人员赵书成、张建国、陈福云、王吉贵负责洗菜、打饭、送饭。
陈福云患有类风湿关节炎,不能久站,但是疫情期间坚持早上帮厨房洗盘子,两个小时一直站着工作。厨师马德育的妻子生病住院,他也仍坚持在岗位上。
担任仓库保管的朱凤云,无论食材多晚送到,哪怕是凌晨一两点钟,他都会和几个师傅一起帮着搬运。负责统计的熊燕每天及时跟进送餐需求的数量变化。后厨工作人员史杏妹则负责切菜、打饭。
大家身兼数职,哪里有需要就扑向哪里。会骑电瓶车的员工全都出去骑送餐车派送了,最多的一车装了218份饭菜。
项目经理张玮、统计员严莺帮厨房切菜、打饭、打菜,并且在最忙碌的时期,一天三次都出去送餐。食堂负责人朱燕琼负责做好后勤保障,还帮忙一起切菜、打饭、搬运。办公室主任顾群开着私家车出去送饭。
面对艰辛的工作挑战
没有一个人说不行
只有真正有爱心、乐于奉献的人才能做到。”张陆妹说。
从3月31日至今,张陆妹一直坚守在岗位上。经常有员工笑说:“张老师是不是打了‘鸡血’?”
“不忘初心”是张陆妹最想说的话,“我们社会组织虽然力量不够大,但我们坚持不忘初心,把工作当做一种责任去做。”
记者:陆安怡
图片: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路景斓
封面:图虫创意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可能你还想看